01使用目的不同
先来看看两者对使用目的不同的专业定义。
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患者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保健食品
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
简单来说,药品用于治疗、预防疾病(比如预防因缺钙引发的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坏血病、缺乏B族维生素导致的脚气病等等);
保健食品更多地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水平。
我们可以用一个数轴简单的表示一下药品和保健品的关系——
比如说,平时蔬菜水果没吃够,吃了保健食品,我们身体素质提高了,免疫力提高了,得病的风险减小了,别人冬天冻得直哆嗦,你却依然能浪得很开心。
熬夜太多,皮肤不好,影响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吃些保健品来改善身体状态,感觉健康状态xue微恢复了点~
总之,保健品就像买阿玛尼粉底、LV包一样,都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状态去浪!
02适用人群不同
药品:一般是疾病人群.拿补钙来说,是已经确诊为缺钙的人群
保健食品:符合相应功能的特定人群
SO,“符合相应功能的特定人群”,是哪些人群?
a.不能保证每天饮食合理的人
月末没钱的吃“土”达人;上顿没下顿(泛指用餐时间不规律的人);为了减肥,饮食多样化减少的人;……如果这些行为,是长期在进行的人,是该考虑补充补充营养素了。比如说——日常可能谷物杂粮吃得少,B族维生素不太够,那就服一粒复合B族维生素。
一段时间因为忙,蔬菜水果不足,那就吃上一两片维生素C。
绿叶菜、奶类或豆制品吃少了,就补补钙。
……
b.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经常熬夜加班的,补充一点抗疲劳的辅酶Q10;
整天对着屏幕、用眼过度的,可以补充一点叶黄素缓解视疲劳;
日常不怎么晒太阳的,可以补充点维生素D;
……
c.挑食小儿吃饭挑食,怎么办?打一顿就好了。大人也一样。开玩笑的啦~像纯素食的人,会缺少肉里才有的营养,比如维生素B12,所以需要补充。还有不爱吃水果蔬菜的,也大有人在,就需要点维生素了。03口感2元左右的维C,口感较差,容易受潮。
而经特殊工艺加工、添加了不同辅料的维C片,有的便于携带、有的口味多元,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04服用时长不同
保健食品:国家规定,保健食品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不能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所以绝大多数产品,在要求剂量下服用,是安全且可以长期吃的。
药品:药品一般都具有毒副作用,有的药品每日剂量高。不能长期吃(如果要长期吃,请咨询医生)
“这么说,好像还是吃保健食品补剂比较安全?”
别问,问就是错的!
保健食品绝对不可以代替药品!
打个比方,有个高血压的长辈,认为“是药三分毒”,觉得降压药长期吃会有副作用,而保健食品对病情有帮助,又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于是干脆吃起了保健品。
大错特错!
保健品是无法替代药品,起到治疗的作用的,如果把降压药换成保健品,反而会影响到降血压的治疗。
吃药和吃保健品,不能喧宾夺主吃药的同时,配合一些保健食品吃,但,不能喧宾夺主。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被确诊为缺钙,就应该吃药品补剂,
如果孩子不缺,但平时饮食中钙的摄入又很少,可以选择保健型的钙长期来补充,以降低缺钙发生的风险。在网上有很多文章都说:在3元(药品)和元(保健品)的维生素C间做选择,买元的是智商税。但是,从药品的使用目的,有允许的毒副作用,把药品当保健食品是绝对不可以的。于是,有人非常坚定的到了药店,直接开口:我要几块钱一瓶的……别说那么多……就要有害的那种……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保健食品比药品贵?1、因为国家对药物有价格控制,而对保健食品没有价格控制。
2、有些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是天然提取的,生产成本会比一些人工合成的药品高
3、普通维生素小药片没有保健食品那样有广告和营销投入,所以成本比较低。
最后,为了防止爸妈被骗,为了保护家庭和谐,教教大家如何辨别保健品和药品,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辨别保健品和药品?1、功能申请上市的保健品必须有动物实验评价或人群食用功能评价,或两者试验都有。如果你买的保健食品超出了以上宣传,那么就可以判定为虚假宣传了2、标识药品: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保健食品:蓝帽子总之,平时多吃水果蔬菜是最好的,如果有营养素的协同作用更好。平时注意营养素均衡的膳食,身体机能才能发挥最佳,所以要好好吃饭啊!更多有趣的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