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卫计委公布了《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年至年度重点任务》,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将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引导慢性病、常见病患医院医院治疗;为引导居医院看病拿药,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医院医院之间的药品目录;按照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方针,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医保定点社区卫生机构药品报销范围,城镇职工参保人员在社区按90%的比例报销药品费用;这意味医院医院间“两头跑”的现象将得到缓解,社区居民有望医院医院才有的药品。
除此之外,北京的医保基金总额指标也将加大向社区卫生机构倾斜,提高患者在基层卫生机构医事服务费的报销水平,使居民在基层卫生机构的个医院,引导患者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医。
在北京市现有的医联体内,明确医疗机构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性疾病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基本标准。据了解,除了现有的48个医联体外,北京还有超过50个医联体正在规划中,这些医联体的构建将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让居民就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从这些消息可以看到,北京市的地方分级诊疗制度正逐步建立,并即将落地实施。力度和广度,都是相当大的。其实,在年9月14日,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0号)文],其中就明确了我国对于分级诊疗的核心内涵,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提出到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要逐步完善;并将按照分级诊疗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医保政策,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等等。
再联系国家之后出台的关于签约家庭医生的制度的政策、及一直在酝酿的关于医生逐步多点执业的政策、还有医药分家的政策等,实际上是在形成一股合力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从北京市的这些最新举措可以看到,很多的配套措施都在按计划出台和落地。全国的趋势,将和北京的一致!
作为医药行业的市场观察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