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第一不动产
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投资置业服务
“日本旅游必买的X种神药”、“日本神药清单”等众多日本医药品文章广为流传,成为代购和赴日旅游者的“购药宝典”。
日本明文规定,禁止处方药私下倒卖。虽然经常有倒卖处方药被捕的消息,但在暴利驱使下,仍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
那么,日本药品是如何被推上神坛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日本药品的基本分类。
日本分类远比我国的更详细,除了分为处方药和被叫做“一般性医药品”的非处方药(OTC)以外,非处方医药品还被分为大致6类:
要指导医药品,第1类医药品,指定第2类医药品,第2类医药品,第3类医药品,指定医药部外品
各个国家的处方药都是必须有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和服用的药物,这不是限购或者歧视,而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处方药的副作用更强,因此必须由医生来根据病情以及病人的身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和能够服用,私自销售处方药是违法行为,私自购买和服用处方药则是玩命的行为。
日本“一般性医药品”的分类其实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副作用情况来划分的:从副作用风险来看,要指导医药品第1类医药品指定第2类医药品第2类医药品第2类医药品指定医药部外品。而这6类药物在具体购买的要求上也有明确的区别和要求。
要指导医药品是刚从处方药转变成非处方药物的,因此管理最为严格,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管没有发现问题,就会成为第一类医药品。这类药物是不允许在互联网上销售的。
普通的第1类医药品,同样属于副作用比较高的药物,因此日本要求只有聘有药剂师的药店才能销售,要放在普通消费者不能随意拿到的专门柜台,药剂师有义务向消费者主动说明药物注意事项。如果药剂师不在店里,这个柜台就必须关闭。因此如果你在药店货架上没有找到第一类医药品,这就对了。
前面两类药物的副作用问题最需要提高注意,而第2类医药品和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副作用则属于中等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两类的副作用风险不高,但如果是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或给孕妇和儿童使用,则必须注意。大部分的非处方药,比如退烧药、胃药都属于这个范围。日本法规要求药店尽可能向消费者提供说明,但如果消费者不需要,也不强制。
其实在药妆店中,贴着类似的警示说明,只是大部分购买的中国用户,都不会去看(其实仔细看都能看懂,基本都是汉字):
致购买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顾客:
使用时请务必阅读说明书。
??请确认「!使用上的注意事项」里,「X禁止事项」。
??请咨询本店的药剂师,登录贩卖者。
指定第2类医药品是指的在包装上印有“指定第②类医药品”或“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医药品。
▲眼药水也分为第2类和第3类。
第3类医药品的副作用则相对比较低了,也不要求药店对消费者提供说明。而另外一种“指定医药部外品”则安全性更高一些,例如有些补充剂、保健品、漱口药水等等,这些产品可以在便利店之类的渠道进行销售。
▲酵母片这种,就会被分为不需要担心副作用的“指定医药部外品”。
网上热卖的日本“神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类医药品。网上的文章对药品的疗效大肆吹捧,而消费者无法了解药品的副作用、注意事项及所含成分的致敏性。如果盲目购买和服用这类药品,风险是巨大的。
友情提醒:
日本的药品都会在外包装上写明分类。明确药品分类是购买日本药品、安全用药的关键。
一定不能自己无医嘱私自购买和服用处方药,甭管是哪个国家的,中国的也不成;如果你不是在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风险会更高;
日本第1类医药品一般人买不到,这不是歧视你。因为你不懂日文,也没办法请药剂师(需要专门学历)或登录贩卖者(需要参加专业考试)来跟你认真解读药品须知,所以别乱买乱吃;
第2类和指定第2类医药品,风险相对没那么高了,如果是成年人自己吃,风险自负也就算了,但请不要随意给孩子、孕妇、哺乳期妈妈服用,患有慢性病及需要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也有风险。在这些情况下本来普通的副作用风险也可能会被加大,是否有风险本来是应该跟医生或者药剂师当面沟通来了解如何规避,既然你做不到这点,就别冒险;
第3类医药品,指定医药部外品,相对副作用风险就小一些,主要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化妆品(医药部外品)多用于表皮,副作用最小,用于温和调节或稳定皮肤状态。
不要盲目相信网络文章对药效的肆意宣传,尤其不能无医嘱私自购买和服用处方药。对于第一类医药品,消费者最好亲自去药妆店购买。
往期房源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买房
租房
投资
置业
顾问
东京第一地产
提供日本租房买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