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招投标方案和实施细则越来越严格,不再只是单纯降不降价的问题,而是能否降到相关部门所期望的幅度。腾笼换鸟,就靠着药占比降低呢,降价是一个最主要和直接的方法呀!降价的方法不断创新,像刚开标的福建招标,就率先使用了药品“医保销售最高限价、医保支付结算价”手段,对原研高质产品价格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进口合资厂家的不少处方药产品预计将会在5月后逐渐淡出福建的公立医疗市场!这是无奈之举!
往后,同样的情况会在越来越多的省份发生,可能手段会有不一样,像深圳GPO和广东省药交所交易价的双向联动等,都是细思极恐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品落标或者无奈弃标,甚至有些品种连当地区域采购目录都不能进去因而失去投标资格。还有就是辅助用药的管理,会越来越严格,这类产品也将逐步被挤出公立医疗机构的院内用药市场。
可是,患者的用药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患者的用药需求不同的、有不同层次的、对某些药品的刚性需求是确定存在的。药品,具有的最大特征是:是用于治病救人;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医保支付不了的,患者可以自费支付;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希望用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的药品,习惯要用进口合资的药品;还有,像辅助用药,也是很难定义的,也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是可有可无的“辅助用药”,但是有可能对另外某种疾病的治疗,就是必须用药了,这类药品,患者还是有需求的。鉴于此,问题就来了,有用药需求,患者到哪个渠道获取得到?因此,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医药零售企业,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