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鸿茅药酒事件当事人谭秦东突发精神疾病。治疗两天后,病情稍许稳定,但血压较高,偶尔还会说胡话。目前,医院综合一科接受治疗。
想必很多人对鸿茅药酒并不陌生,但相信很多人也是直到这次事件的发生,才知道,原来它并不是保健品,而是“甲类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保健品
非处方药品(OTC):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我国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甲类非处方药不须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和出售,但必须在药店出售,并在药师指导下使用;乙类非处方药有着长期安全使用的记录,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在超市、杂货店直接出售。
保健品: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非处方药存在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品,因而具有药品的属性,风险与获益并存,无论是甲类非处方药还是乙类非处方药均存在不良反应,甲类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甚至更高于乙类非处方药。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用药次数,不能擅自延长用药疗程,更不能擅自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乱用非处方药存在危害
一、掩盖其他疾病或加重病情。如退热药或止痛药的使用为药品消费者实施自我药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使用不当会掩盖潜在的感染性及其他疾病,延误或加重病情。
二、造成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非处方药若使用不当,会引起过量,如退热药或抗感冒药的非处方药往往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重复给药可使该药剂量过大损害肝脏,严重者可致肝昏迷甚至死亡,特别是3岁以下小儿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如不慎过量使用了含该成分的非处方药,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由于非处方药的费用往往由患者自己支付,不合理用药会造成患者直接的经济损失,若误用或滥用非处方药则造成不良后果。
遵从医嘱——安全用药的法宝
药酒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虽然鸿茅药酒现在成为了众矢之的,但不能完全否认中药的功效。网上有文章指出鸿茅药酒里包括了何首乌、附子、槟榔、半夏、苦杏仁这样的“毒性药材”,不过从中医角度来说,中药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通过炮制或配伍可以减轻或消除。
而且中药有毒无毒,关键是能否对证治疗。只要对证治疗,有毒的药也安全;不对证治疗,无毒的药也有害。只要遵医嘱服用,按照安全剂量、用药时间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所以需要强调的是遵从医嘱,切莫擅自用药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