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丘生读日记——年代以来的时光印记》
把我日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故事之外的故事,真诚地讲给你听……
处方笺上的日记之《肖玉生老师》我最早的一些似日记非日记的东西,写在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写作的缘由是什么呢?
老实说,我自己也难以洞悉。写作的原始启发,最有可能源自一位叫肖玉生的老师。
▲我的小学毕业照,最左边是我二年级时的班主任肖玉生老师,最右边是我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包琳老师。
我们小时候的教室是石头垒的,简陋已极,墙面五眼六通,地面是土夯的,如果着了点水,就成了泥巴地。
刚上学时,虽然经父亲的家教,我有了相当的学前识字量。但是,我真心觉得读书不如到野外撒欢打滚好玩,所以生活习性依旧是农村孩子共有的那种上蹿下跳、不怎么讲卫生。
这种习性,根深蒂固地延续了很久。
记得当时的校长张应生和教导主任陈敬德,都为我颁过奖,他们望着我伸出去领奖的脏兮兮的双手,都曾表情复杂地说:
“田红辉,你这双手也要好好洗干净一下才行啊……”
哈哈哈哈!
▲我的小学语文课本,备着在某个时空再读小学时使用我的小学阶段,差不多都是语文老师当班主任。
一年级是滕钟仙老师,二年级是肖玉生老师,三年级是陈敬明老师,四年级是陈永忠老师,五年级是田珍凤老师,六年级是包琳老师(滕钟仙老师的丈夫)。
80年代的乡村教师,都是那么尽职尽责、纯朴良善、诲人不倦。这里单说一下肖玉生老师。
我热爱语文和写作,在启蒙方面,一是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再就是得到了肖玉生老师的循循善诱。
我写在处方笺上的这个不完整片段,略有提及此事。
▲关于肖玉生老师的处方笺日记处方笺上的文字是这么写的:
……这学期肖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对人和蔼可亲,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放射出坚毅的光芒,可对自己的学生是那么严格。她把我从无知的孩子,教育成一个有文化的学生。
在肖老师的耐心培育下,我的心里开始有一盏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灯。在二年级升三年级的终日(期终的日子里),肖老师看我成绩优秀,就赠给我和另两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各一本《优秀作文选评》……
▲肖玉生老师赠送的《优秀作文选评》记忆里,肖老师那时还是大姑娘,扎着两根麻花辫,面容清秀,呼应着那个纯洁、上进的年代。
肖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常让同学们上台去模仿表演课文片段,真是寓教于乐。
那时二年级,好像还没有正式的作文课,但肖老师已经开始给我们灌输“养成每天都写那么一点的习惯”。回想起来,应该说的就是写日记吧。
真得谢谢肖老师赠送的那本书,使乡下孩子得以窥视山外的广阔天地,心里充满莫名的期许,也总有想写那么一点的冲动。
▲肖玉生老师用毛笔写在《优秀作文选评》上的留言在肖老师的鼓励和具体指导下,我开始了写作,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动起笔来再说,就毫不讲究地写在了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
所写的内容有取鸟蛋、捉鸡、捉螃蟹、我家的大黄牛、家乡小景和童年好友等。童趣满满,往事历历在目。
▲处方笺上的日记小辑,一顿狂草。这些写在处方笺上的文字,肖老师应该都曾看过,点评过。细细想来,我在念大学时上的《文学概论》《写作学》等,实在不如孩童时率性涂鸦来得真切、来得深刻、来得接地气。
再说,肖老师没当我们班主任后,也还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