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品,主要指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和无文号产品六大类。它们本来与真正的药品互不搭界,但如今统称为“非药品”,原因在于它们随时“傍”着真正的药品出现:药品批发市场有非药品的身影;在药品展销会上也有非药品的踪迹;有的药店把非药品摆在了货架的显眼位置;医院门口更成为许多非药品销售的地方。这些非药品为了标榜自己与药品是一家,不仅口口声声能治疗多种疾病,还俨然一副药品的“穿着打扮”。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孰能辨清是真是假?那么药品与非药品有什么区别呢?
药品与非药品区别
1从概念上的区别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
2从包装上主要区别:
药品的外包装标示有批准文号、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有效期等内容。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示有批准文号、生产厂商、规格等内容。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食健字”+G(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G代表国产保健食品,J代表进口保健食品。药品的批准文号与非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不一致。
如何辨别药品与非药品呢?
——请认准“国药准字”
“可以从包装上来识别。”药检所工作人员说,所有用于服用的药品都必须标有“国药准字”,否则就属于非药品。而保健食品、食品等非药品均无以上标志,使用的是“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食证字”、“卫消字”等标志。另外,允许开架销售的非处方药上都有标注“OTC”标志。“OTC”标志主要有红色和绿色两种,其中绿色标志“OTC”属于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除了在零售药店卖外,还可在药监部门批准的其他商店(商场、超市、宾馆)等卖。而红色标志“OTC”为甲类非处方药,则必须在零售药店卖。
理性消费,切勿上当——
提防保健食品冒充药品
保健食品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的“宠儿”,他们愿意花大量的金钱去买所谓的“健康”,却不愿意听从医生、药师的建议按时服药。这里小编就不得不为广大的消费者们提个醒,保健食品不是“药”,需要提防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
药到方能病除,不是药自认就不治病。不要用钱来买健康,想要真的保健,那么还是运动起来吧!
张鑫赞赏